从地铁站到航站楼 “文化+”让城市更有活力

更新时间:2025-02-26

2月26日,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——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。此前,西安地铁博物馆桥梁展厅、8号(环)线车厢拉环上的“诗歌寄语”相继亮相,也在进行与现代生活连接的尝试。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跟帖表示“这个做法很西安”。这些创新举措,从单纯的交通枢纽升级为文化传播的窗口,让市民和游客感受了文化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。

 image.png

“文化+交通”,为公共空间赋予新的文化功能。传统交通枢纽的功能主要集中于交通服务,大家的体验较为单一。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,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也面临着旧改与新生的挑战。而西安机场、地铁与博物馆的结合,改变了单一功能。可以说,“文化+交通”这一形式让公共空间成为传播知识、提升公民素养的重要载体,极大地丰富了乘客的体验,为其他公共空间提供了借鉴。

image.png

“文化+生活”,为大家提供碎片化学习机会。文化与城市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公共交通,大雁塔景区一步一诗的古诗词路、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……西安将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,让市民和游客满足“随时随地”的文化体验,既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,又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历史文化。通过这种方式,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“奢侈品”,而是融入生活的“必需品”。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,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桥梁。“文化+创新”,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。不久前,长安书院、长安云、西安大剧院等新型城市文化地标的出现,在设计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,更在功能上实现了文化展示、艺术交流、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的结合。这种创新驱动的模式,为西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,推动了文化旅游、创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。

 image.png

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文创”“文化+消费”……关于“文化+”的探索,在西安从未间断。如今,西安还在继续深化“文化+”模式,推动文化与科技、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,“文化+”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,为城市的发展吹来新活力。


您当前使用的是兼容模式,请切换到极速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。